「中韓交流梵唄暨綜藝表演音樂會」圓滿舉辦

【本报综合消息】由香港佛教「此岸—彼岸」弘法會主辦、觀音講堂承辦、香港菩提學會、西方寺、普賢道場及東林念佛堂協辦:慶祝觀音講堂十周年堂慶:「中韓交流梵唄暨綜藝表演音樂會」於西曆2025年7月12日(農曆乙巳年六月十八日)下午在香港觀音講堂隆重舉行。本次音樂會,匯集了中國多位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香港青年演奏家和韓國梵唄唱誦法師、以及眾多民間表演藝術家,節目精彩紛呈,觀眾流連忘返。 出席嘉賓有:香港佛教「此岸一彼岸」弘法會主席、觀音講堂主持寬運大和尚BBS、香港佛教「此岸一彼岸」弘法會副主席楊勳居士BBS、香港佛教「此岸一彼岸」弘法會副主席鄧清河居士GBS,JP,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素玉居士BBS,JP,香港菩提學會董事何世堯居士、梁衛珍居士、陸邱惠南居士,韓鄭淑麗居士、香港華夏醫藥學會黃智邦會長、香港菩提學會顧問何子棠居士等,來自北京、重慶以及香港本地的音樂藝術表演者,韓國梵唄及藝術團三十多人由韓國佛陀教育學會、世界佛教朝聖團會長、錦山白岩寺住持賢功法師率領,柬中佛陀教育學會主席明一法師參與支持本次活動。現場有近600人出席。 司儀由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王子文先生及香港本地的晶晶小姐擔任。 音樂會前,香港佛教「此岸一彼岸」弘法會主席、觀音講堂住持寬運大和尚致歡迎詞。他表示:觀音講堂自2015年8月1日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觀音菩薩的大悲精神,廣開方便之門,接引有緣眾生,定期舉辦各類法會活動、週六佛學講座、信願念佛共修法會、靜坐禪修、養生太極、書法班及興趣班等,為無數人提供了心靈依怙。今日的音樂會,以「中韓交流」為主題,以「梵唄」為橋樑,融匯「綜藝表演」之華彩,意義非凡。來自中韓兩國的梵唄團及藝術表演者,將以各自獨特的音聲與樂曲之美,共同唱誦佛陀的教法,展現佛教藝術的深邃魅力。這不僅是藝術的交流,更是法脈的共鳴,是兩國佛教徒心靈相通的印證。 香港佛教「此岸一彼岸」弘法會副主席楊勳居士與鄧清河居士致祝賀辭。 韓國梵唄及藝術團代表,韓國佛陀教育學會、世界佛教朝聖團會長,錦山白岩寺住持賢功法師致祝賀辭。他表示:世界佛教是一個大家庭,參加這一盛會如同家人相聚,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交流機會,讓兩國佛教文化交流不斷深入。 「頒發感謝狀儀式」由寬運大和尚上台主持。 「北京菩提心月藝術團」:陳青老師代表接受。孫雲崗、王海濤、陳仲元、安與、王霽晴、彭小黃眾老師一同合照。 節目(一)韓國飛天藝術團舞蹈表演:原創舞蹈:《觀音菩薩香舞》表演者:高仙愛團長、李點子、李善彬 節目(二)心靈歌曲:《暮鼓》、《一葉茗心》演唱者:安與,獨立音樂人、製作人,曾發佈非遺主題音樂專輯《安之若素》。 節目(三)燈籠伴舞表演:用盛飯的勺子變化為打擊樂器的舞蹈。表演者:權惠景團長、劉慶子、吳錫永、權德善、金英子、朴鐘林、石鎮旭、朴順福、呂雲任、金順東、金點善 節目(四)二胡演奏:《東方之珠》、《新賽馬》這首曲子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演奏者:國家一級演員、二胡演奏家彭小黄 國家一級演員、作曲家、二胡演奏家王霽晴 節目(五)京畿民歌串燒:被列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歌謠——阿里郎為首的曲目,以及《棋子打令》、《景福宮打令》、《漢江水打令》等曲牌串燒的民謠。表演者:高仙愛團長、金賢智、金惠淑、高明淑、宋仁玉、李善彬、李點子、申仁淑、南基順、李恩明、金明子、鄭京花、朴恩淑 節目(六)香港愛和樂藝術團:《梅花引》、《雲水禪心》演奏者:青年演奏家田華、駱紅梅、余嘉文、陳培淇、鄭倩雯、曾子晴、郭蘊瑋、熊澤碩 節目(七)少林武術表演:少林七十二絕技童子功。表演者:延俊法師、延孝法師 節目(八)吹打樂《普安咒》、《三寶讚》演奏者:國家一級演員、嗩呐演奏家孫雲崗先生  北韻佛曲研究專家王海濤先生、笛子演奏家陳仲元先生 節目(九)原創舞蹈:《長鼓舞》表演者:韓國傳統舞蹈團導演南道華 節目(十)原創舞蹈:《韓梁舞》。又稱文人舞,是朝鮮時代在政府活動中表演的一種諷刺舞蹈劇。表演者:郭順子,李英順 節目(十一)歌曲:《藥師硫璃光如來聖號》、《慈悲觀音》演唱者:印能法師 節目(十二)韓國梵唄唱誦:《祝福咒》、《心經》誦唱者:韓國佛陀教育學會會濟州島分會會長瀛守法師、無崖法師 節目(十三)古箏合奏:《瀏陽河》、《戰台風》表演者:香港文紅箏樂團:姚文紅、韓明恩、梁勵瑤、郭芷墁、彭美恩 現場氣氛熱烈、和諧、融洽,觀眾均感法喜充滿! 是次慶典活動增進了中韓佛教文化和藝術交流,增進了兩國佛教徒之間的感情,也為香港增添了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光彩。祈願中韓兩國友誼長存,世界佛教融合共進,促進世界和平大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